茶花(山茶科山茶属植物)

简介

茶花,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基部阔楔形;花顶生,红色,无柄;花瓣6~7片,倒卵圆形;子房无毛,花柱长2.5厘米,先端3裂;蒴果圆球形,2~3室,每室有种子1~2个;花期12月至翌年4月。

茶花原产于中国东部,南诏时期广为栽培,唐光化二年的《南诏图》画卷中的云南山茶古树是中国绘画中最早出现的山茶形象,现在长江、珠江流域、朝鲜、日本和印度等地普遍种植,喜欢生长在地势高爽、温暖湿润、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中。茶花的繁殖方法很多,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均可采用,无性繁殖中扦插和靠接法使用最普遍。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茶花的根和花都能入药,是功效出色的中药材,有收敛凉血、散瘀消肿、美容养颜等功效;普通茶花快炒或裹面油炸食用,可健胃消食。从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到香奈儿的山茶花香水系列,茶花是西方人生活和文化里的长盛之花,因其奔放、优雅,而为西方人所热爱。中国是茶花文化的发源地,茶花也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云南山茶花位居云南八大名花之首,1983年,被定为昆明市市花。花语为含蓄、爱慕之心、高洁孤傲、深沉谨慎。

中文名茶花木兰纲
外文名Camellia杜鹃花目
别名野山茶/山茶/洋茶山茶科
植物界花期12月至翌年4月
被子植物门分布区域主要分布亚热带至热带地区

植物学史

茶花原产于中国东部,南诏时期广为栽培,唐光化二年(899年)的《南诏图》画卷中的云南山茶古树是中国绘画中最早出现的山茶形象。

茶花在中国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蜀汉时期(公元221~263年)。当时人们就非常看重茶花的地位,茶花被列为“七品三命”。资料记载,世界上登记注册的茶花品种已超过2万个。中国的山茶品种有883个。

在三国时代,茶花已有人工栽培。但直至南北朝及隋代,帝王宫廷、贵族庭院里栽种的,仍是野生原始种茶花,花单瓣红色。当时有关茶花的文献及文人吟咏的“山茶”,“海榴”诗,均未涉及品种名。

中国第一个记载茶花品种的是在唐代丞相李德裕(787~850年)著的《平泉山居草木记》。“是岁又得稽山之——贞桐山茗。”“贞桐山茗”是单辫花,现今是原始的红山茶“金心大红”距今已有1200年左右。南宋《会稽续志》,则为《贞桐山茗》卷四“山茶”条中述及贞桐山茗时说:“在唐,唯会稽有之。其种今遍于四方矣。”又说:“其花鲜红可爱,而且耐久。”(会稽,即浙江绍兴古称。稽山,为会嵇境内的山脉。)这说明,此花的颜色是鲜红色,而且花开得耐久。

宋代记载了茶花品种15个。越丹、玉茗、都胜、鹤顶红、黄香、粉红、玉环、红白叶、月丹、吐丝、玉磬、桃叶、罄口茶、玉茶、千叶茶。

元代(1206~1368年)郝经《月丹》诗,这“月丹”品名在宋代已经提到。蒲道源的《春晚山茶始开示德衡弟》诗:渥丹。这“渥丹”是“月丹”的同种异名还是另一品种。元代只提出两个品种。

明清两代均有典籍记载茶花品种种植。

形态特征

茎:茶花是灌木或小乔木植物,高9米,嫩枝无毛。

叶:茶花叶为革质,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略尖,或急短尖而有钝尖头,基部阔楔形,上面深绿色,干后发亮,无毛,下面浅绿色,无毛,侧脉7~8对,在上下两面均能见,边缘有相隔2~3.5厘米的细锯齿。叶柄长8~15毫米,无毛。

花:茶花其花顶生,红色,无柄;苞片及萼片约10片,组成长约2.5~3厘米的杯状苞被,半圆形至圆形,长4~20毫米,外面有绢毛,脱落;花瓣6~7片,外侧2片近圆形,几离生,长2厘米,外面有毛,内侧5片基部连生约8毫米,倒卵圆形,长3~4.5厘米,无毛;雄蕊3轮,长约2.5~3厘米,外轮花丝基部连生,花丝管长1.5厘米,无毛;内轮雄蕊离生,稍短,子房无毛,花柱长2.5厘米,先端3裂。培育品种茶花的花期较长,一般从12月份始花,翌年4月份终花,盛花期1~3月份。

果:蒴果圆球形,直径2.5~3厘米,2~3室,每室有种子1~2个,3爿裂开,果爿厚木质。花期1~4月。

生长环境

茶花惧风喜阳、地势高爽、空气流通、温暖湿润、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黄土或腐殖土。pH5.5~6.5最佳。适温在20~32℃之间,29℃以上时停止生长,35℃时叶子会有焦灼现象,要求有一定温差。环境湿度70%以上,大部分品种可耐~8℃低温(自然越冬,云茶稍不耐寒),在淮河以南地区一般可自然越冬喜酸性土壤,并要求较好的透气性。

以利根毛发育,通常可用泥炭,腐锯木,红土,腐植土,或以上的混合基质栽培。茶花春秋冬三季可不遮阴,夏天可用50%遮光处理。

分布范围

茶花主要分布于中国和日本。中国长江、珠江流域、朝鲜、日本和印度等地普遍种植,已有1400年的栽培历史,四川、台湾、山东、江西等地有野生种。

繁殖方法

茶花的繁殖方法很多,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均可采用,其中扦插和靠接法使用最普遍。

•扦插

此方法最简便,扦插时间以9月间最为适宜,春季亦可。选择生长良好,半木质化枝条,除去基部叶片,保留上部3片叶,用利刀切成斜口,立即将切口浸入200~500ppm吲哚丁酸5~15分钟,晒干后插入沙盆或蛭石盆,插后浇水40天左右伤口愈合,60天左右生根。用激素处理后扦插比不用激素的提早2~3个月出根。用蛭石作插床,出根也比沙床快得多。

•靠接

选择适当的品种如茶盅茶或油茶作砧木,靠接名贵的茶花。靠接的时间一般在清明节至中秋节之间。先把砧木栽在花盆里,用刀子在所要结合的部位分别削去一半左右,切口要平滑,然后使双方的切面紧密贴合,用塑料薄膜包扎,每天给砧木淋水两次,60天后即可愈合。到时可剪下栽植,并置于树阴下,避免阳光直射。翌年2月,用刀削去砧木的尾部,再行定植。

•叶插

叶插法茶花繁殖一般采用枝条扦插繁殖,但有些名贵品种由于受枝条来源的限制,或考虑到取材后会影响其树形,所以也采用叶插法。以山泥作扦插基质,可拌入1/3的河沙,以利通气排水,基质盛在瓦盆中,然后进行盆插。叶插最好在雨季进行,取一年生叶片作叶插材料,太老不易生根,过嫩容易腐烂。插入土中约2厘米,插后压紧土壤,浇足水,然后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一般3个月可以发根,第二年春可以发芽抽枝。

•高插

高空插条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将茶花上本应修剪掉的弱小枝条,全部赋于新的生命。且此法成活率高,复壮快,开花早。其方法是:将需要修剪掉的瘦弱枝条,在适当的位置进行环剥,(一般上部可留成15~25厘米枝条)环剥长度可在5~8毫米之间,绑扎大小适当的塑料膜,膜内添入经消毒杀菌的草炭土或腐叶土,过7~10天后,在塑膜的下部再环剥5~8毫米,这叫双环剥高插法。

•树接

茶花是属于较难成活的植物,茶花的繁殖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嫁接是最常用的。嫁接繁殖茶花有许多好处:可以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能加快植株生长,使其迅速成型,并能规模化生产;节省穗条,特别是对那些穗条来源少的珍稀品种,尤为重要;油茶树嫁接茶花技术:嫁接时间以6至7月间为宜,此时茶花接穗新梢叶片已展开,且气温较高,嫁接伤口愈合快,成活率高。嫁接方法是利用枝接法中的切接法。由于嫁接的部位较高,常称为”高接换头”。

栽培技术

•光照温度

长江以北春植为好,长江以南秋植为好。地栽应选排水良好、保水性能强。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

山茶为半阴性花卉,夏季需搭棚遮阴。立秋后气温下降,山茶进入花芽分化期,应逐渐使全株受到充足的光照。冬季应置于室内阳光充足处,若室内光线太弱,山茶则生长不良,并易得病虫害。山茶为长日照植物。在日长12小时的环境中才能形成花芽。最适生长温度18~25℃,最适开花温度10~20℃,高于35℃会灼伤叶片。不耐寒,冬季应入室,温度保持3~5℃,也能忍耐短时间~10℃的低温,但不能长时间超过16℃,否则会促使发芽,引起落叶。生长期要置于半阴环境中,不宜接受过强的直射阳光。特别是夏、秋季要进行遮荫,或放树下疏荫处。山茶喜温暖,怕寒冷。室内温度不能低于5℃。温度在10℃至15℃的房间内,其他措施得当,春节即可开花,花期可至4月份。

•浇水施肥

山茶对肥水要求较高,中性和碱性壤土均不利其生长。北方尤其要注意将碱性水经过酸化处理后才,可浇花,具体办法是将自来水贮放2天,使水中的氯气挥发掉,再加入适量硫酸亚铁(占水0.5%左右)。浇水量不可过大,否则易烂根。盆土也不能干,否则易使根因失水而萎缩,以保持盆土和周围环境湿润为宜。花期勿喷水。一般冬季室内较干燥,应经常向山茶叶面喷水,以形成一个湿润的小气候。但阴雨天忌喷水。浇水时不要把水喷在花朵上,否则会引起花朵霉烂,缩短花期。花谢后及时摘去残花。冬季浇水要视室内温度而定,一般3天左右一次,保持盆土湿润,忌积水或浇半截水。用自来水应先在水桶中存放一两天,让氯气挥发掉。水中最好放百分之一的硫酸亚铁,以利于改善水质。

山茶喜肥。一般在上盆或换盆时在盆底施足基肥,秋冬季因花芽发育快,应每周浇一次腐熟的淡液肥,并追施1次至2次磷钾肥,氮肥过多易使花蕾焦枯,开花后可少施或不施肥。施肥以稀薄矾肥水为好,忌施浓肥。一般春季萌芽后,每17天施1次薄肥水,夏季施磷、钾肥,初秋可停肥1个月左右,花前再施矾肥水,开花时再施速效磷、钾肥,使花大色艳,花期长。

•整形修剪

地栽山茶主要剪去干枯枝、病弱枝、交叉枝、过密枝,明显影响树形的枝条,以及疏去多余的花蕾。盆栽山茶除以上工作外,还应根据个人喜好进行整形修剪,但不宜重剪,因其生长势不强。

•花期控制

因山茶不耐寒,延缓花期不太常用。一般用选择品种、温度控制、激素处理等办法来控制花期。欲使山茶”十一”开花,可在7月中旬或8月初用毛笔蘸0.1%的赤霉索,点涂于花蕾上,每3天涂1次,肥水正常管理。9月看花蕾生长情况决定是否涂花蕾,若估计”十一”开花不保险,可增加涂蕾次数,增加肥水量,促花蕾迅速生长,使”十一”见花。

•冬季养护

1防冻保暖:当气温降至0摄氏度以下时,将盆栽茶花搬至室外向阳温暖避风处,或放在三面密封、一面向阳的塑料棚内。也可放在室内,但要求所放之处光照、通风良好。遇严寒霜冻天气应注意保暖,在骤然降温之前最好将室外的茶花搬至室内。若放在室外,夜间应加盖塑料薄膜、报纸或布等材料。
2水肥管理:茶花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怕积水。开花前浇水应掌握盆土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
3冬季每隔3~5天用水温与室温相近的清水喷洒叶面1次,以增加湿度和清洗叶面灰尘。开花期浇水量以盆土见干见湿为宜,浇水适宜时间为晴天中午。冬季是茶花花蕾膨大期,每月要结合叶面喷水喷施0.1%至0.3%的磷酸二氢钾液1次,或根施以磷钾为主的稀薄液肥(肥水比为1:4)1次。
4其他室内越冬的盆花开花时(早花品种11月底始花,一般品种2~4月开花),不要将其放在光照太强或温度太高的地方,否则会使花朵早谢。摘去过多花苞,可以促使花大和色泽艳丽,并能延长花期。

•盆栽须知

土壤是盆栽山茶花的生长基础,因为茶花根系依赖土壤生长、发育,茶花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主要从土壤中吸取。茶花喜欢偏酸性、含腐殖质较高、疏松通气的山地红(黄)壤土,pH值在5至6.5之间,不能采用碱性土或黏性重的土壤作盆栽茶花基质。土壤配制:山泥土(种作物的熟化红壤土)50%,木屑或食用菌渣40%,饼肥粉或牲畜粪和磷肥粉10%,三者拌匀,浇水适量装袋熟化,夏秋20天以上,春冬30天以上,这种土壤不仅疏松通气,还能保肥保水,适合茶花生长发育。

病虫防害

茶花主要病害有轮纹病、炭疽病、枯梢病、叶斑病、烟煤病等,主要防治药剂有:退菌特800倍;多菌灵500倍;百菌清800倍;克霉灵800倍定期防治,花前要注意灰霉病、花枯病防治。

茶花虫害以红蜘蛛、蚜虫、蚧壳虫、卷叶蛾、造桥虫为主,主要防治药剂用氯腈菊酯15mL+水胺硫磷20mL或久效磷25mL兑30斤水喷雾。

品种分类

茶花品种大约有2000种,可分为3大类,12个花型,2013年中国茶花品种已有306个以上。《花镜》载茶花品种有十九个:玛瑙茶、鹤顶红、宝珠茶、蕉萼白宝珠、杨妃茶、正宫粉、石榴茶、一捻红、照殿红、晚山茶、南山茶等。茶花型多,有单瓣、半重瓣、重瓣、曲瓣、五星瓣、六角形、松壳型等。

花有红、黄、白、粉,甚至白瓣红点等色。

•单瓣类

花瓣1~2轮,5~7片,基部连生,多呈筒状,结实。其下只有1个型,即单瓣型。

大花金心山茶的栽培品种。叶椭圆形,边缘具细锯齿。花单生,色大红,花朵小。花期3~4月。
垂枝金心山茶的栽培品种。叶椭圆形。枝条柔软下垂。春季开花,红色。
紫花金心山茶的栽培品种。花蕾心脏形,花色紫红。花期2月。
赛金光山茶的栽培品种。叶长椭圆形,卷曲状,叶尖下垂。花复色,白底间桃红条点,偶有桃红色花。花营长椭圆形。花期12月至翌年1月。
美人茶山茶的栽培品种。叶长椭圆形,有光泽,叶缘有钝锯齿,较稀。花色大红或水红,喇叭形,较繁多花期1~4月。

•复瓣类

花瓣3~5轮,20片左右,多者近50片。其下分为4个型,即复瓣型、五星型、荷花型、松球型。

红牡丹山茶的栽培品种。叶椭圆形,先端尖,略下乖,叶缘具细锐锯齿。花粉红色或红色。花期3~4月。
松子山茶的栽培品种。嫩枝紫红色。叶椭圆形,探绿色,叶尾突尖。花大红色,略暗些。花期3~4月或12月至翌年3月。
东方亮山茶的枝培品种。叶深绿色,有光亮,叶缘具钝密锯齿。花韧开肉红色,渐肉白色。花期1~3月。

•重瓣类

大部雄蕊瓣化,花瓣自然增加,花瓣数在50片以上。其下分为7个型,即托桂型、菊花型、芙蓉型、皇冠型、绣球型、放射型、蔷薇型。全盘荔枝:山茶的栽培品种。叶倒卵形,边缘具细密锯齿。花大红色。花期3~4月。

白宝珠山茶昀栽培品种。枝细柔下垂。小叶椭圆形。花纯白色。花期2~3月。
花牡丹山茶的栽培品种。叶深绿,椭圆形,叶面上有黄斑。花鲜红底色,上洒白斑块。花期11月至翌年1月。
白芙蓉山茶的拽培品种。花白色,有红色条纹斑,五彩缤纷。花期2~4月。
心愿山茶的栽培品种。新品种。花淡粉红色,重瓣,中型花。中花花期。
凯夫人山茶的变种。新叶淡红色,带红斑或云斑。中至大型花,花瓣带小锯齿。中花花期。

主要价值

•医用价值

山茶花的药用价值,始见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清乾隆名医吴仪洛的《本草从新》中已有详述:”山茶花微辛、甘寒、凉血。治吐衄肠风下血,汤、火伤灼(麻油调涂)用红者。子、妇人发直,研末掺之。”

吴其浚(1849年)的《植物名实图考》卷三十五中述:”山茶,本草纲目始录,救荒本草,叶可食及作茶饮,其单瓣结实者,用以榨油,山地种之。花治血症。”

在西南地区,民间常取山茶花花蕾供药用,视红色宝珠茶花为药用茶花。其他山茶花也有类似的作用。山茶花含有花白甙及花色甙等敛止血剂,有止血、散瘀消肿之功用,主治咳血、鼻出血、肠胃山血、子宫出血以及烧伤、烫伤、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等症。泡酒成茶花酒,或煮糯粥时加入成茶花糯米粥,以治痢。

功效与作用:凉血止血;散瘀;消瘀肿。主吐血;衄血;咳血;便血;痔血;赤血痢;血淋;血崩;带下;烫伤;跌扑损伤。用于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外用治烧烫伤,创伤出血。

朱震亨吐血、衄血、肠风下血,并用红者为末,入童溺、姜汁及酒调服,可代郁金。
《纲目》汤火伤灼,研末麻油调涂。
《医林纂要》补肝缓肝,破血去热。
《百草镜》凉血、破血、止血。消痈肿跌扑,断久痢、肠风下血,崩带血淋,鼻衄吐血;外敷炙疮。⑤《本草再新》:治血分,理肠风,清肝火,润肺养阴。

•观赏价值

造景:山茶四季常绿,分布广泛,树姿优美,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植物造景材料之一。

孤植利用山茶不同的自然树形,孤植于绿化环境中,尤以草坪绿茵相衬为上。
群植利用山茶自然树形,高低错落,三五成群,成丛成片,以此突出山茶的景观效果。
人工整形山茶花还可以通过人工整形,供观赏应用,如:将山茶通过修剪整形,把树冠整成球形、伞形、圆柱形树冠,山茶墙树式,平卧铺地式,使山茶匍匐于地生长,铺地而生。墙树在西欧北美应用较多,即将山茶花植于向阳温暖的墙面之外,附以攀登墙架,使山茶枝干顺墙面而升,继而覆盖墙面,颇为壮观。
盆景造型用矮生山茶老桩,通常以茶梅为多,按照盆景造型方法,配以水石,可爱别致。也有用老桩嫁接,更可速成、多彩。刘茂华先生的经验是:山茶花盆景的制作是靠”意境”取胜,山茶花盆景通过人的构思立意,对自然式的山茶花苗的立干、结顶、露根进行巧妙的艺术处理,以此表现舒展、奔放、潇洒的感觉。用山茶花苗木制作盆景,应选用姿态挺拔,体态丰盈,树形完整并主干分枝耐弯曲,层次基本清晰的山茶花苗,以主干处理为主,然后进行分枝、结顶,最后进行露根处理。主干处理成曲干式等形状,在制作中,根据苗木素材的走势,采取果断的修剪造型艺术手段,处理分枝时让主干留下有衬托作用的主要分枝。结顶是表现动态的主要部分,应特别注意。在分枝处理过程中,必须做到树形匀称,轻重抑扬,长短合理,在整个树桩盆景布局中坚持突出疏密、虚实、露藏、呼应、刚柔、巧拙、粗细等相互谐调的艺术手段。
插花山茶更是用于插花和切花的好材料,其花期较长,花色、花形丰富,叶色浓绿光洁,有文字记载,中国明工就将茶列为瓶花材料用于花卉装饰,日本对其应曾受中国的影响。而今茶花的种植已相当普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花的切花运用将会日益广泛。

绿化:由于山茶对光照及温度的适应性较强,只要注意水、土的要求,在城市绿地、公园和住宅小区和城市广场、花坛和绿带中,均可以组合在其他植物中应用,当山茶盛开、满树灿烂,大有画龙点睛之功。

庭园:山茶最宜庭园绿化,从文化内涵上它是一种传统的瑞花嘉木,一种吉祥的喜树。从形态来看,山茶四季常青,树形适中、地栽、盆栽、花坛种植均相宜。而云南山茶乔木型,需要较大的庭院空间,方能地栽,所以寺院、书院中种植较多。大理白族,家家流水,户户养花,首先必须种植山茶花,但以坛植或盆栽为主。

展览:山茶花可以组成春季花展主题,办成各种级别的花花展览,非常受欢迎,杭州、昆明、大理、成都、温州等地均已相约成俗,山茶花年年成为花展的主题。花展通常选定有利于茶花布展的场地,以盆花为主,分室内、室外展区组织展览、展销,召开山茶专题学术会议等。

专类园:在国内外植物或园艺研究部门,有关的园林风景区内,往往根据所具备的条件,开辟山茶植物专类园,供对山茶植物的分类学、生态学、园艺学等方面的研究之用,多数兼有开放展览功能。中国以昆明植物研究所山茶园为最著名,品种多、树龄高、规模大。金殿园林植物园中的山茶园,更具规模,已成为一流的云南山茶专类园。大理古城具有数量庞大的私家山茶园群体,杨家花园和他毗邻的赵家花园最为著名,后者已于1986年规划改建成大理茶花品种基地。在华东地区,杭州植物园的山茶园、浙江富阳中国林业科学院亚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江西南昌省林科所、湖南长沙省林科所等的山茶种植园以及温州的茶花园和金华竹马乡的国际茶花物种园,都拥有众多的山茶品种和茶梅品种,供参观、考察。广西南宁、桂林市建立的金华茶保护区和品种园,也具有相当可观规模。

景观区:指大面积的山茶自然群落或人工栽培群落的宏观场面,如云南腾冲高黎贡山东坡的红花油茶林开花时的壮观景象,广西金花茶保护区的神奇景观,江西、湖南大片油茶林开花时的景色,以及山东半岛沿海岛屿上珍奇的海岛型山茶生态景观,都是山茶工作者们向往的地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呆小帽百科 » 茶花(山茶科山茶属植物)
分享到:
赞(0)

评论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