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简介

时间(Time)是物质的永恒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包含时刻和时段两个概念。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时间计量系统称为世界时系统。时、日、月、年、世纪的时间计量属天文学中的历法范畴。时间是物理学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t。在国际单位制(SI)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为s。

中文名时间基本单位秒(s)
外文名Time拼音shí jiān
别名常用单位秒s、毫秒ms、分min、小时h、日d

基本概念

从广义上讲:当一个点相对于某坐标系运动时,其运动所形成的直线或线段或曲线就是相对于该坐标系静止的点的时间之一。每个点对应多个时间。相对于某一个时间,静止的点开始运动速度越快时间越慢,当速度与该时间中运动的点一样时时间停止,速度超越该点时相当于正回到过去。

时间观

在古代,光阴表示时间。时间是人根据物质运动来划分的,不是本来就有的,宇宙中的“时”本来是没有间的。物质运动需要耗费“时”。

但是如果不把“时”分割成间,我们的思维就无法识别“时”,我们之所以能思考,是因为思维能对物质世界命名,物为实,思为虚,思命物以虚名,为思所用。没有进行分割过的“时”,无法被命名,无法进行区分,只有分割成“时间”后,才能被思维所用,因为分割后可以命名了。比如我们把地球绕太阳一周的运动过程划分为一年,地球自转一圈的运动过程划分为一日,这样的划分便于思维使用数字符号来计算。如果你不是生活在地球上,绝对不会以地球的运动过程来分割时。所以,时间不过是人为了便于思维思考这个宇宙,而对物质运动进行的一种划分,是人定的规则,而并非什么自然规则。间是人为的划分,怎么分都可以。

时间是一种客观存在。时间的概念是人类认识、归纳、描述自然的结果。在古中国,其本意原指四季更替或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轮回,《说文解字》曰:时,四时也;《管子·山权数》说:时者,所以记岁也。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时间的概念涵盖了一切有形与无形的运动,《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可见时是用来描述一切运动过程的统一属性的,这就是时的内涵。由于古代人们研究的问题基本都是宏观的、粗犷的、慢节奏的,所以只重视了“时”的问题。后来因为研究快速的、瞬时性的对象需要,补充进了“间”的概念。于是,时间便涵盖了运动过程的连续状态和瞬时状态,其内涵得到了最后的丰富和完善,“时间”一词也就最后定型了。

小知识

钟表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钟走1个大格是1小时。
分钟走1个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
秒钟走1个小格是1秒,走1个大格5秒。
时针走1个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是60分钟。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有4.6.9.11月
1天=24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名人名言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清·朱经)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

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歌德)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赫胥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呆小帽百科 » 时间
分享到:
赞(0)

评论抢沙发